设为首页  |  加入收藏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文化建设>>活动天地>>正文
走往“新城”的路上——
“走基层接地气、察民情思发展”春节回乡调研报告
2016年02月18日 第二党支部应超  审核人:   (点击次数)

英雄城南昌,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就是我出生,成长的家乡故土。它有着“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”的赞誉,更有着“赣鄱大地,鱼米之乡”的传承,而今,它又以全新的姿态,去迎接人们编织的“旧改”新衣,在走往新城的路上,有欢笑有泪水,有不舍有眷恋,更有期盼和新生。这一切真实感受,都在我过年回老房探访的路上,变得更加真切清晰。

[老房旧景]

我家的老房子就在南昌市西湖区清洁堂,闹市中一座不大的院子里,就在像这样算不上大的院子里,却住着数不清的住户,或是三代同堂,或是四世而居,狭长迂回的窄巷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占有浓重的笔墨。

[老房现况]

而今,早在近两年前,这里就已经变成一块待出让的净地最终被南昌绿地拍得。老房所在片区划入的是南昌市象南沿线(三眼井、南浦路一期)旧城改造的项目,该项目面积为267.075亩,所需资金近33亿元。在2014年4月至7月短短的三个月间,西湖区政府就顺利的完成了征地拆迁工作,而这与市土地储备中心筹措资金得当,安排资金及时,使得拆迁款能快速发放至住户手中分不开。说到近几年启动的南昌城市旧改,不可不谓是如火如荼,老城区百姓们多年的“旧改”夙愿一一如愿。

回到原来的老宅,心情即忐忑又激动,算算已有近十年没有来过, 并不是路远,反而更多的是有一种“近乡情更怯”的思绪。原来时常在梦中出现的狭长小巷不见了,从里一眼就能望到头的小院难觅其踪,我很难将一块空旷之地与之相联系,但伫立着的电线杆还是让我很快找到了院口的小商店所在的位置。很巧,远处也来了一大家子,定睛一看,这不是街办的刘阿姨一家吗,原来她们也是趁着过年回老宅来看看的。

[老邻新景]

听刘阿姨介绍得知,西湖区政府的拆迁安置过程十分公开有序,征收办对每个办理拆迁安置补偿手续的拆迁户都派有专人引导,让每一位拆迁户无论是对拆迁政策及流程还是补偿标准、补偿方式都做到心中有数,尤其对于一些低保困难家庭还大力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,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。并且, 针对我们这片的拆迁户有近90%都选择了货币性补偿的状况,政府在对于这些住户再次购房方面也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政策,例如在九龙湖购房凭拆迁证免契税等。

通过刘阿姨,我进一步向老邻居们了解到,今年过年大部分的老邻居基本都住进了新房,对于他们来说相互走访参观新房,成为了拜年的“新方式”,许多老邻居选择结伴了到九龙湖、朝阳新城等地区购置新房,邻里情得到了延续。有的三代同堂的家庭,选择购置了两套面积较小但相邻的新房,即解决了原本住房面积不足的问题,又方便相互照顾。

对于现在的居住环境,老邻居们也有一些小小的困惑,突出体现在交通出行,配套实施方面。例如,现住在朝阳新城的老邻居们就反映说,出行的公交车班次太少,路线单一,运行的微公交的承载量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住户的需求。还有的反映说,周围生活不够便利,超市、菜场建设有待完善。虽说,“新城”的建设如同“旧改”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,但是百姓们所反映出的问题就应该是我们前进的方向,并且,他们所怀的都是对建设美丽家乡的美好期盼,理应得到回应。

最后,在新春佳节之际,衷心祝愿我的家乡南昌在走往“新城”的道路上越走越宽,城市的面貌越来越美。

关闭窗口